添加剂是指分散在塑料分子构造中,不会严重影响塑料分子结构、却能改善其性质或降低成本的化学物质,依其功能可分下述各类:
1.抗氧化剂(Antionxidant)
主要是防止塑料中的不饱和双键受氧原子侵袭而引起的品质劣化,如芳香胺类,烷基酚⋯⋯等。
2.抗静电剂(Antistatic agent)
主要是赋予塑料细微的导电性,以避免因磨擦而造成静电的积存,如乙氧化胺类⋯⋯等。
3.发泡剂:发泡剂主要有三类
a.直接压入塑料熔胶中使发泡,压入气体有氮气、二氧化碳、空气...等。
b.挥发性液体,升温后挥发膨胀,而使塑料体发泡,常见有聚苯乙烯泡棉。
c.分解性化学发泡剂,一般为固体粉未,它们在加热时即分解放出气体(通常为氮或二氧化碳)常用者为偶氮化合物(有机物)或无机盐类,如酸氢钠。
4.着色剂(染料)
分有机与无机两大类,又分为染料及颜料两大类。
5.难燃剂(又称防火剂)
当塑料暴露于火焰时,能压抑火焰之蔓延,防止烟雾形成,当火焰去掉时,燃烧便会停止,大致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二大类型。
6.安定剂(Heat Stabilizer)
一般塑料均会在高温时分解劣化,以PVC最严重,PVC在100℃以上长时间加热,有少量盐酸游离出来,开始分解,安定剂的作用是阻止分解,因此安定剂的添加是非常重要的。
7.紫外光吸收剂(UV absorber)
塑料受到高温能量的紫外光照射而发生劣化,因此户外使用的塑料必须添加此剂,将紫外光线吸收或遮断,如水杨酸脂类。
8.冲击改质剂(Impact modifier)
加入具有特殊性质的树脂,可籍着混炼的方式增加,以改良塑料的耐冲击性,该剂也常影响到塑料的耐热性,流动性,必须慎重选择。
9.滑剂(Lubricant)
可分内部与外部滑剂:内部滑剂的目的减少聚合分子间的磨擦,降低粘度,提高流动性﹔外部滑剂是使塑料从金属模具表面易于脱模。常用滑剂有脂肪酸酯类或脂肪酯醯胺类、烃类(如天然石腊),金属皂类。
10.可塑剂(Plasticizer)
可塑剂为挥发性低的物质,添加于塑料时,能使塑料的弹性系数增加或减少,而于常温时增加柔软性,高温时易于加工,以PVC为例,添加量愈多时制品愈软。
11.硬化剂(Curing agent)
硬化剂目的在促进塑料形成交联结构称之硬化,其目的提高机械强 度、耐热性、耐溶剂性、与尺寸稳定性,如DCP...等。
12.填充剂(Filler)
改善机械强度作为补强剂,增加重量作为增量剂,以降低成本,如高岭土,碳酸钙等。
13.其它
a)成核剂:有些无机粉未在发泡中可使泡棉结构更为细致。
b)导电剂:如碳烟,金属粉未等。